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皮肤科 > 病毒性皮肤病 >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
编号:13397274
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早期识别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9年11月26日 医药卫生报
     □李三景

   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,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。临床上以发热、咽喉痛、淋巴结肿大、肝脾肿大和血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等为特征。

    耳下肿胀并不都是腮腺炎

    某8岁患儿以发热、 双耳下肿痛4天为代诉,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并扁桃体炎收治入院。入院后患儿持续高热40摄氏度,精神差、饮食差,全身散在稀疏的红色斑丘疹,双耳下肿胀明显,触诊表面不平,质地稍韧,颈部可触及数个肿大的淋巴结,最大的直径约2厘米,咽腔充血明显,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,充血明显,表面有白色附着物,心肺听诊无异常,肝肋下约3厘米,脾脏肋下约2厘米,血白细胞15×109/升,中性粒细胞75%,单核细胞20%,异形淋巴细胞8%。患儿持续高热,淋巴结肿大,咽腔充血,扁桃体肿大且有白色附着物,肝脾肿大,血单核细胞比例高,异常淋巴细胞比例高。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,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两周后症状消失,痊愈出院。后来陆续收治5例类似病例,其中1例较重,要求转北京治疗,其余均治愈出院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血象异常,越治越重

    某5岁患儿发热、流涕两天,查咽腔充血,血象基本正常,在诊所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4天,用药以头孢菌素和利巴韦林为主,体温不降,仍持续高烧,复查血象较前明显升高,白细胞增多。随后送至县医院,发现颈部有数个肿大的淋巴结,诊断为淋巴结炎,继续以上治疗方案,3天后血象继续上升白细胞达3.6×109/升。患儿精神越来越差,怀疑淋巴瘤转到省级医院,经淋巴结活检仍考虑炎症、败血症,发现血单核细胞比率和绝对值越来越高,怀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,转至我院。经查体,体温39.8摄氏度,精神很差,心率135次/分,脾脏肋下3.5厘米,质地较硬,查血异常淋巴细胞高达20%,耳后多个淋巴结肿大,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,经积极治疗,20天后痊愈出院。

    皮疹“四不像”

    皮疹在4~6天出现,1/3病例为慢性多形性皮疹,如丘疹、斑丘疹、荨麻疹、猩红热样红斑疹、出血性皮疹等,多见于躯干,持续一周左右消退。容易误诊为麻疹或猩红热、过敏性紫癜,鉴别主要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人咳嗽不明显,无口腔黏膜斑,无草莓舌,血小板正常,嗜酸性粒细胞不高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小 结

   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,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。临床上以发热、咽喉痛、皮疹、淋巴结肿大、肝脾肿大和血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等为特征, 心肌炎、心包炎、心包积液、肺炎、胸腔积液、肾炎、腹腔积液及胆囊壁水肿增厚等,临床表现多种多样,传染性强。若不能早期识别并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,易造成暴发流行,治疗不及时会出现严重并发症,如急性浆膜炎性脑膜炎、脑膜脑炎、脑干脑炎及多发性神经根炎等,甚至会出现脾破裂、胃肠道出血、自身免疫性贫血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粒细胞缺乏症及血小板减少症等。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如遇到儿童或青少年出现发热,而后淋巴结肿大,且触诊表面不平,咽峡炎,皮疹,肝脾肿大,症状复杂,觉得什么病都不像时,要想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,及时给予隔离,并进一步检查血常规。若白细胞越来越高、单核细胞较高应高度怀疑此病,进一步查异常淋巴细胞,确诊后要及时转到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治。

    李三景 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感染病一科副主任、副主任医师,毕业于新乡医学院,学士学位;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,擅长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。对艾滋病、流行性出血热、麻疹、腮腺炎等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;发表国家级医学论文5篇、核心期刊2篇。(坐诊时间:每周一、周六上午)

    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感染性疾病科:河南省临床医学特色专科,承担着收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、乙型脑炎、霍乱、出血热、水痘、白喉、流行性腮腺炎等各类传染性杂病的任务,在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、控制麻疹、手足口病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;现设有2个病区,开放床位80张,有主任医师1人、副主任医师3人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